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经济频道 > 股市要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10年间 中国股市已悄然发生质变

 

CCTV.com  2009年05月27日 08:2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上海证券报  

    “5·19”是一个陈旧的符号,它代表的只是中国股市过去的一段历史、一个场景——政策市、暴涨暴跌、投机气氛浓厚。今天,我们回顾它,可以重温中国股市的过去,反思中国股市的现在,展望中国股市的将来。

    1999年5月,正当世界牛市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之时,中国股市(本文仅指沪深两市,下同)却反其道而行之,并企图再次探底1000点。危难之际,中国政府果断出手,立即推出了系列“救市”政策:清理整顿场外交易市场、开辟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等重大“利好”。

    “救市”政策立竿见影。1999年5月19日,沪深股市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5·19”行情。当天,中国股市高开高走,一路凯歌高奏,并收出了一根光头光脚的大阳线。上证综指一日暴涨4.64%。上交所一日成交额从此前20亿元暴增至42亿元。

    “5·19”行情持续了32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从1047点暴涨至1756点,即一个月时间大盘暴涨了78%。在这一个多月中,最大日成交额超过400亿元人民币,是“5·19”当天成交额的10倍。这就是中国股民和股评家们一直津津乐道而不忍忘怀的“5·19”行情。  

  近十年:中国股市悄然发生结构性质变

    1990年,中国股市在小心翼翼中开业。为了保住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一方面,大型国企不允许上市,作为“试点”或“试验”,一些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中小型国有企业率先改制上市,成为中国股市的最大受益者。为此,中国股市成为了标准“袖珍股”市场,或者说是“公有制”中小板;另一方面,即便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中小国有企业上市后,国有股和法人股也不允许上市流通。因此,从中国股市成立开始,“股权分置”就成为中国股市无法摆脱的一道符咒。由于国有股与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这让中国的“袖珍”股市更加袖珍。

    由于国有股与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这让中国股市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资源配置”或“资产重组”功能。大量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它滋生的更大风险是“国有资产的长期沉淀或无谓流失”。事实上,这一重大体制缺陷反过来可能会削弱国有经济的实力和地位。这显然是事与愿违的。

    1998年,国务院首次确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说得直白一些,所有国企必须改制上市,依靠股市力量,解开国企单一信贷融资的“死结”。1998年是一个典型的“灾年”。这一年,大半个中国爆发了百年未遇的大洪灾。同样是这一年,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作为“难兄难弟”,也是日子最难熬的一年。这一年,1/3的国企明亏,1/3的国企暗亏,1/3的国企微利。与此同时,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遭遇史上最为严重的非议,国际媒体认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高达50%,技术上已经破产。

    为此,国务院决定,大胆启动“股市为国企融资服务”的巨大功能。从1998年底开始,大批量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特大型、超级航母型的国有企业纷纷登陆A股和H股市场,并成功开启了“国企改制上市”的十年伟大历程。

    1998——2008年,十年间,各行各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基本上完成了改制上市的伟大历程。从钢铁到石油化工,从有色金属到航空汽车,从煤炭水泥到电力电信,从银行保险到证券,几乎所有大型国有企业全面改制上市。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直接改变了中国股市的供给总量与结构。随着股市容量扩张,尤其是权重大盘股的大量上市,它们赋予了中国股市稳定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袖珍”股市的暴涨暴跌问题,而且更有利于“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功能的发挥。

    不可否认,十年的国企改制上市,不仅激活了中国股市的巨大潜能,提高了中国股市的社会地位,而且重新激活了中国国企的巨大生命力。它们通过上市融资分散了单一信贷融资的风险,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让国企的面目焕然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起步于2005年5月的“股权分置改革”(俗称“股改”)具有深刻而伟大的市场意义。通过股本全流通,通过解禁“大小非”,可以释放出巨大的交换能量,扩大市场供给,还原市场真实定价机制,重新激活市场资源配置的人气。因此,股本全流通意味着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大步,它不仅可以抑制过度投机,化解高市盈率泡沫,而且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或“资源配置”的市场效率,真正搞活国有资产和法人资产。

  相关链接: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