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陈丽娟发自北京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我想理直气壮地说一句,中国根本没有发生什么金融危机。”“还想牛气十足地说一句,中国经济不会、更没有进入衰退。”在上周五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用这两句话概括了他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乐观判断。但就在同日的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间隙,他向本报记者透露:“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还是有的,可能就在短期之内。比如一季度CPI、PPI可能将出现负增长。”
2月份宏观数据(CPI、PPI)披露日期业已临近,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的CPI比2008年12月下降0.2%,创30个月以来新低;作为CPI领先指标的PPI同比下滑3.3%,创2002年3月以来最大降幅。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清杰表示,2月份的CPI涨幅可能接近零,甚至出现负增长,3月份和4月份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更大,届时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通缩”。周清杰说,当CPI出现负增长时,央行可能会降低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来刺激消费。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遭遇通缩,但存在通缩的压力。他认为,国内CPI价格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有效需求减少导致,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间接传导至国内。
关于记者“央行是否会降息、何时降息”的问题,苏宁则未作正面回答,仅表示央行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使用包括调整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手段调控货币。
虽然对本报记者坦言存在通缩风险,但李德水也强调,CPI、PPI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不会持续很长。他透露:“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266.8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这意味着什么?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
|
责编:张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