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主力”博弈国际金融新秩序
20国集团金融峰会15日在华盛顿召开,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之际,美国、欧洲、日本与新兴经济体“四大主力”纷纷就国际金融新秩序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但在专家看来,未来很长的时间内,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很难得到根本性改变,国际金融秩序很难形成三大金融中心――美国、欧洲、亚洲。因为,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就等于动了美国人的“奶酪”,触动了美国国家的核心利益。
如何看待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欧盟能否担负起重构新秩序的重任?欧美在金融新秩序的矛盾反映了什么?为此,本报采访了几位著名国际问题、世界经济问题专家,从中深入浅出地破解国际金融新秩序重构过程中的谜团。
新契机:危机让全球牵手
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同,发端于美国的这场残酷的金融危机,让全球发达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管清友看来,与10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相比,这次金融危机的“受害核心国”发生了转移与变化。原本是“隔岸观火”的西方发达国家,如今却是“城门失火”,才致使西方发达国家联合行动挽救危机。另外,管清友认为,在2000年欧元逐步崛起、美元地位下降的趋势之下,欧盟也迎来了与美国争夺话语权的新契机;此外,亚洲新兴经济体、产油国实力与地位的提高,也为参与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对话提供了实力基础。
在北京大学国关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刘金质教授看来,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对今后各国携手深入合作期待较高。他认为,美国糟糕的经济局势,已经让美国此前“单边主义”处理全球经济问题失去了威信,再加上经济局势恶化,这都为欧盟扩大影响力提供了机会。从今后来看,美国“单边定调”全球金融政策将变得困难,全球更深层合作值得期待,当前也有很好的合作氛围。从奥巴马新总统来看,美国改变“单边思维”、更倚重国际合作的政策取向,有望能落实到国际金融秩序具体内容的改革中来。
新交锋:众主角各有算盘
11日,在圣保罗举行的G20国财长会议上,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虽然表面上就克服金融危机的困难显示了团结姿态,但两者之间的对立也暴露无遗。发达国家希望保住自己的既得权益,而新兴工业国家则希望扩大发言权。在发达国家中,欧美间的鸿沟也较深。欧洲主张强化对市场的监督与管制,而美国仍固守“自由市场主义”。
为了筹备金融峰会,分属世界两大阵营的欧盟与美国,展开了激烈交锋。这种交锋,除了议题本身之外,还包括会谈的地点选择与参加国上。在参加国的选择上,美国进行了精心考量,曾考虑过以“8+X”模式,但在“X”上面临艰难取舍。最终,布什选择了G20集团――这个本来就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设的组织,体现了美国力图继续展示“领导角色”的努力。
另外,以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国家,则提出了从根本上革新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张。同样,对于这次金融峰会,日本也采取了积极参与的姿态。日本首相麻生还计划,如果G20国金融峰会后金融危机还不能缓解,日本将召集第二次金融峰会。
新博弈:美国主导权难撼
很显然,对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的争夺,注定将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博弈。在美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有所削弱与下降的情况之下,欧盟、日本与新兴经济体都基于经济实力成长形成的后发优势,都力图争取扩大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的机会。
刘金质教授认为,从历史上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包括金融新秩序的重建,都很难在短期内得以实现,何况目前全球对金融新秩序还没有广泛达成共识,各国必然还要经历艰难复杂的博弈。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美元独大的格局将被打破,以“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与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实力,也日益得到西方大国政治家的承认,代表着新兴经济体正逐步参与到相对公平、合理的制度建设中来。当然,这种参与是一个逐步而漫长的过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认为,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就等于动了美国人的“奶酪”,触动了美国国家的核心利益。欧盟欲趁金融危机的历史机会向美国发起挑战,但难以撼动美国的主导地位。他认为,美国同意召开金融峰会,不过是迫于压力下的“权宜之计”。当然,为减轻作为金融危机的“元凶”压力,可能在较容易实现的金融监管领域同意一些改革与修补。(记者 毛玉西)
| |
责编:张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