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链”为名,合作共赢。为期五天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引发了国内外关注。
链博会的“链”字即有链条之意,又有链接之意,代表着全球千万家企业协同参与的经营活动,以及各方沟通心灵、携手合作的共同愿望。
在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就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将持续为世界提供优质的中国制造、稳定的中国供给。二是共同构筑畅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加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创新合作。三是共同构筑开放包容的产业链供应链,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和各种形式的“脱钩断链”。四是共同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将积极推进产业、产能合作,带动发展中国家更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
这四点倡议是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大背景下,各方在努力寻找强劲可持续的增长动力的形势下提出。
一方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公共卫生危机、地缘政治动荡等诸多事件的干扰。从大历史视野来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始终是日益紧密,朝着不断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逐步壮大。
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有韧性和稳定的供应链,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坚定的建设者、维护者、参与者。比如,自中欧班列创立以来,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已累计开行8.1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运输服务网络覆盖欧洲全境,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健运行,需要各国携手发挥积极作用。从数据看,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大中华市场营收157.6亿美元,占总体营收19.27%;特斯拉中国市场营收57.31亿美元,占总体营收22.99%。根据测算,近五年来,中国的外商投资收益率为9.1%,远高于欧美的3%左右,也高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
构建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各方利益所系和共同心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实现共同心愿的唯一“密码”。
更具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产业体系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可以助推全球贸易投资恢复增长,带动世界经济加快复苏;更有效率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助力降本增效、创新发展;更富活力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各方畅通链接,可以增强减贫政策效果,改善各国人民福祉。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指出,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包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双边经贸规则、主要经济体政策、技术进步、金融服务等五个维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夯实全球供应链硬件基础;多双边经贸规则构筑全球供应链制度框架;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影响全球供应链发展方向;技术进步加速全球供应链创新升级;金融服务增强全球供应链发展韧性与活力。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提供了四大机遇。一是规模超大成长性好的市场机遇;二是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合作机遇;三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机遇;四是各类要素加速聚集的创新机遇。
正如首届链博会主题“链接世界,共创未来”所期望的,产业链上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标一致、环环相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开放包容,共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特别是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公平公正地参与进来,才能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作者丨焦健
编审丨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