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华夏儿女广泛集结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空前觉醒和团结,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全国人民不分阶级和党派,不分种族和地域,不分老幼和男女,同舟共济,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救亡之歌。
中国共产党创办一系列报纸,动员抗战,宣传抗战路线和方针。1938年1月11日,共产党人在武汉创办了《新华日报》,10月25日移至重庆继续出版,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抗战文化的嘹亮号角。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的新闻报刊出版事业也盛极一时,创办了《抗敌报》、《救国报》、《救亡报》、《晋察冀日报》、《江淮日报》等各种抗战救亡报刊。《新中华报》是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1941年5月16日,改名为《解放日报》,成为抗日根据地出版的第一张大型的、每日出版的报纸。
工人阶级一直是抗日斗争的先锋,农民是抗日武装斗争的主要参加者。
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关头,许多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抗日政策和行动,吸引了沦陷区和大后方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参加敌后抗日斗争。
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广大左派进步文艺界人士,积极推动抗战文化的生产和宣传。文化界开展的救亡运动,是抗日斗争的重要战线。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形成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文艺武器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同年4月,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中共代表周恩来任副部长,所属第三厅掌管宣传工作,厅长由郭沫若担任。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和推动下,第三厅团结文化界各方面人士,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堡垒,在国统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宣传活动。
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一直主张抗日救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联合起来,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强大的知识力量,投身抗日洪流,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1年3月,为了争取民主,加强国内团结,贯彻抗战主张,各民主党派联合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为抗日民主运动的一支生力军。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的紧密盟友。
中国共产党团结号召各少数民族在日本侵略者大举入侵、祖国危难的严重时刻,承担起抗日救国的神圣职责。从北部边陲到海南岛,从东南沿海到西部高原,全国55少数民族中,有近40个民族奋起参加抗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真正的全民族抵御外侮的战争。
责编:周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