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雪灾,尽管保险业进行了非常规理赔,但保险补偿占损失的比例仍不足1%,凸现了保险覆盖面低、巨灾风险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 宋雪莲
1111亿元,10.4亿元。
这是悬殊巨大的两个数字。前者为截至2月12日,因雨雪冰冻天气灾害袭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未含工矿企业损失),后者为截至同一天,保险业的已付赔款。换一个说法,截至2月12日,此次雪灾的保险补偿占损失的比例尚不到1%。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平均36%。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保险业积极主动赔付,但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仍然很低,这说明保险的覆盖面还非常低。”2月15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保险业抗灾救灾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这是需要我们进行反思的。”
巨灾之下,中国保险业正努力发挥其“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然而,覆盖面不足、承保后防灾防损检查与服务薄弱、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巨灾保险制度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也在理赔过程中逐渐暴露。
财险是理赔大户
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在已付赔款10.4亿元中,财产保险就高达9.75亿元。显然,财险赔偿占了此次赔付的大头,中国人保财险也因此成为此次雪灾的理赔大户。用中国人保财险总公司总裁王毅的话来讲:“这一次我赔惨了,损失不亚于一场台风。”
“在人保财险投保的,基本都是企业,一件报案,就涉及一家大企业。”人保集团副总裁周树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次南方雪灾,电力系统受灾尤其严重,13个省(区、市)电力系统运行受到影响,170个县市停电,损失巨大。
据周树瑞介绍,以前电力系统基本上保的都是盗窃险,根本没有想到在南方会出现这样大的雨雪灾害,保全严重不足。而且,被冻雨雪压垮的电力铁塔,根本不能像以往那样竖起来修,而是要将倒掉的废弃,重新运来新的组件进行组装,用费相当大。
“像桂林这样的城市,当时只能分区每三天供一次电,蜡烛都卖到5-6元一支。而且灾害越到山区就越严重,每天几乎都是武警和农民爬冰卧雪,用肩把设备扛上山的。农网的电线杆也不堪重负纷纷倒掉。” 周树瑞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保险金及时赔付到位,才能尽快恢复生产。这时就要看保险如何发挥作用了。”
来自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保险业雨雪灾害预估赔款已超85亿元。由于整个理赔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最终的理赔数据公布,“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周树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非常规理赔
雪灾发生之后,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公开表示,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也将尽力赔付。周树瑞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紧衣缩食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司。”
据悉,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将承保公司拖至破产的边缘,那么,此次人保集团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挽回损失呢?对此提问,周树瑞回答说,如果保险公司只想着通过几年挽回损失,那就要关门了。“保险公司就是经营风险的,出险必须要赔,而且还要体现出赔付快不快,服务好不好。”
据周树瑞介绍,正常情况下,保险公司理赔时,都要和客户讨价还价,以便确定哪个方案最省钱。但是这次,保险公司打破常规,为了尽快畅通道路、恢复供电,出现了许多打破合同规定的预付赔款。“比如预估损失2000万,就先给你1500万,用于恢复生产。”
在能繁母猪保险条款里,保险责任涵盖传统的洪水、台风、暴雨、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火灾、建筑物倒塌等意外事故以及猪瘟、猪链球菌、猪肺炎等疫病,但“冻死”并不在保单所列赔偿之列。
“现在猪到底是冻死的,还是猪圈倒塌压死的,我们已经顾不上搞清楚了。”人保财险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4万多头能繁母猪报案,有些地方交通不便,无法到达理赔现场,保险公司就让农民割下猪的两个耳朵来领取保险赔付金。“也不计较大猪小猪,每头最高赔付1000元。甚至那些没有缴纳自己负担的12元保费的养殖户,也得到了赔款。”
据悉,很多养殖户在收到1000元保险理赔金后,马上拿出钱再投保险,有的还主动把以前个人负担未交的12元钱交给了保险公司。
“人保除了开通大灾理赔绿色通道以外,还对损失金额小于3000元,责任明确的案件,进行现场决赔,赔款当场交到受灾者手中。比如车险赔付,不会先让你去修车以后再理赔。”
灾害凸显保险弱项
尽管保险业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诸如覆盖面不足等一些问题还是凸显出来。
吴定富在2月15日的会议上介绍说,很多受灾的企业都没有投保财产保险,有的企业虽然有保险,但保险的责任范围比较有限。比如,在这次灾害中,由于一些农作物品种的保险尚未启动,使得农业保险的报案率和最终赔款占总损失的比例明显偏低。截至2月12日仅赔付4014万元,且多为通融理赔。
“像湖南7300万亩油菜绝收,却没有相关保险产品,受灾农户得不到一分钱的保险赔偿,我们很痛心。”吴定富说。他还介绍,这次灾害中,受灾企业基本上都没有投保营业中断损失保险,因灾害造成的停产、减产等损失,得不到保险赔偿。而在发达国家,企业营业中断损失保险非常普遍。
吴定富强调,此次灾害,突出地暴露出了部分保险公司“防重于赔”的灾害应对思路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很多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集中在业务发展上,对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重视不够,数据采集不准确、不严肃,责任感有待增强。
“春节期间我一直在办公室,每天我都要求办公厅把数据给我看,有的公司第二天报的数据比第一天报的数据还要少,自己和自己都很矛盾,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报出来的。”会上,吴定富作了不点名批评。
呼吁建立巨灾风险机制
据业内人士介绍,作为天灾性质的自然灾害保险,其内蕴的风险巨大,无论是保险者还是投保人,都难以单独承受。另一方面,许多自然灾害保险,如地震险、农业险等,实质上是具有明显公益和准公共品性质的险种,整个社会都是保险的受益人。因此,无论从降低保险者及投保人保险负担角度,还是从保障社会公益角度来看,政府都应该考虑承担起一定的扶持、援助责任,如对自然灾害保险进行财政补贴等。
事实上,此次灾害中的能繁母猪险,就实行了财政补贴:每头保额1000元,保费60元,其中由各级财政承担80%,48元,饲养户承担20%,12元。
“可以想象,如果这些养殖户的猪没有上保险,财政还是要给予支持的。而财政支持从中央到省到地方再到乡村,需要花费很多周折。有了保险,就省去了这些环节。可以说,政府花48元就拨动了1000元。”人保集团高级专家降彩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样的放大效应,只有保险才能做到。”
从国际上看,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巨灾保险制度,在设立巨灾基金、再保险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通过资本市场推出巨灾风险证券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也提升了保险业的巨灾承保能力。
“因此,保险业界希望政府能够给出相应的政策,为巨灾保险制定较为优惠的法律、税收制度。”降彩石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巨灾保险制度,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巨灾风险的能力还比较有限。考虑到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性和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政府应尽快建立和集中管理巨灾风险基金,对各保险公司赔偿限额以外的部分给予赔偿。对此,他们一直在积极进行呼吁。
吴定富表示,此次灾害过后,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向国务院提出方案,并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我国的巨灾风险机制。
责编: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