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60年60品牌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网对话中智:品牌竞争力中的人力资源因素

CCTV.com  2009年05月19日 15:3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第三个,就是刚才我比较短的提到一个IT的问题,这个是我们把整个服务手段当成我们未来能够保持非常核心的部分,这个简单说,通过IT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然后提高我们的服务效率,然后降低服务成本,然后来配合我们的客户发展,因为从外包服务来说,客户对外包公司的期望肯定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展自己的能力,那么我想从我们看这个行业来说,IT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这个是我们目前一些主要的想法。

    主持人:好的,我们也知道,中智集团已经入围60年60品牌侯选,本次调查评选活动,对参评企业有三大标准,影响力,创新力,成长力,你觉得哪方面更突出一些?

    嘉宾:60年60品牌评选活动,刚开始接到这边的邀请时,非常兴奋,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我们得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这次一个,第一个单列一个行业,首先从行业角度来说,觉得非常兴奋,因为第一次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单独以普通社会服务业单列,这个从国家人才战略也好,或者从中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我想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作为这个行业一员,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行业感到非常兴奋。另外中智能够被邀请来参加这个活动,我们觉得自身一些历史上的努力,或者以前取得的成绩得到一些认可。但是我们来对标看这次评选的标准,成长力,创新力等等,不好说中智在哪一方面有突出的成绩,更多跟相对优秀同行比起来,这三方面比较均衡一些,影响力,刚才已经说了很多了,唯一一家入围中国五百强,然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第一品牌等等,包括在一些同行协会里面,中智现在话语权有一定的话语权。举个例子,我们在外包行业,目前我们全国服务了超过16000家客户,超过45万员工,这个行业规模等于在整个行业里边,是当之无愧第一位,这是影响力一部分,或者说一种表现形式。那么创新力,其实怎么说,中智一路走来,靠创新起家的,最早从87年6月成立到今天22年的时间,中智每一次转折,或者说每一次跳跃式的发展,跟中智全部员工,中智高层领导这种,他总能够事先把握社会变化的趋势,或者把握行业变化的先机,一些新的行业服务手段,开拓一些新的目标客户,才能带来今天这种行业为,或者公司本身的实力,我想创新力指的这方面。成长性,这个也可以从,刚才说行业发展的问题,或者说挑战,但是实际上从我们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本身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竞争,在行业本身发展很完善的阶段,成熟阶段的竞争,实际上还是在行业起步阶段,或者行业快速发展中的竞争,所以我觉得中智成长性首先体现在行业的成长性,这个行业我们认为非常有发展的前途,而且属于中国企业想做强做大非常需要的一个行业,所以如果能说中智有成长性的话,有赖于中智从事这个行业是朝阳产业。另外从中智历史上来算,刚才对中智是过奖了,其实中智到现在只有22年的时间,那么如果看中智目前的员工,是一个非常专业,首先我们非常自豪说,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我们去年做过一个统计,整个中智集团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2岁,然后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一个团队,但是实际上这里面很多同事都已经从事五年十年,甚至十几年这方面的工作,然后等于说从一个企业发展人才最重要,我们自己有一个我们认为令我们非常自豪的团队,虽然年轻有朝气,有非常成熟的专业经验。另外成长性,我们有一些提前,超前的一些战略规划和战略布局,比如说中智一些全国的网络建设,自身的IT建设,我想这些都对中智未来发展打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刚才我说是中智可能觉得这三方面是评价比较均衡一个展现,但是其实从内部来说,更看重后两个,创新力和成长力,我想如果企业有了这个创新和成长,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主持人:看我们吴总就知道肯定是朝阳企业,这么年轻,绝对是有成长性的企业,现在全球化时代到来了,交流越来越多了,想问一下中智集团怎么帮助中国企业引进国际方面的人才,有什么经验,什么建议,或者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例子?

    嘉宾:先说例子吧。实际上中智人员服务,有招聘测评,我们给央企做的更多一些,你那个说国内的企业怎么用国际性的人才,央企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发展最快得罪人群体,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很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跟国资委,连续多年为国资委组织法律招聘,面向全球的公开招聘。我们帮助中组部做央企领导班子的能力模型,建设模型,跟这些政府部门的配合,首先我们已经让这些企业或者让我们部门有这些国际化的视角,然后他们已经把自己开放在全球市场上,来吸引更好的人才。那么其实从中智工作来说,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引进来,一个是走出去,我们先说走出去,中智我们曾经跟很多央企或者国内企业合作,然后比如说他从事某一个行业,我们可以帮他寻找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同行,或者对标的企业,然后找到以后,我们通过自己专业的网络,组织对口的培训,比如说组织他国内企业中高层,然后比如说去初访这些企业,不是一般的商务考察,而是实实在在的,深入到企业最核心的部分,深入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跟那些,不光是同行,而且跟同职位,或者同功能这些标杆企业对标,真正学习人家的日常操作,人家的成本管理,然后能够反过来对照自己,看自己有哪些不足,有哪些改进措施,这是走出去一种。另外帮助很多企业,在实现国外人才本地化,现在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到国外开设海外分子机构,从事海外业务,我们愿意帮助这些企业在当地,他可能不太了解国外的运作特点,法律环境,包括当地文化,我们帮助他更多吸引这种专业人才,然后在当地化,经常讲外企在当地要本地化,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人才,给他们提供帮助。中智自身有很好的例子,比如我们在日本有自己的分公司,现在在中智日本分公司里面超过60%到70%的员工,已经是日本当地的员工了。国内派出的员工已经占相对少的一个部分,这个指的走出去,比如我们有一些培训什么产业合作这些。

    另外引进来,这里面可能想多说一句,因为现在大家可能都谈到金融危机,或者说经济危机.很多提到了这种人才抄底,是不是能够是一个好恩情的时机吸引海外的人才,这里面对这个先展开说一句,如果时间允许,我想从中智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角度来说,我们觉得如果真的好的人才永远不会是低价,想抄底.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有一些比较好的时间点,但是从企业用人,或者选人来说,如果真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一定是高代价,这个企业是不应该有这种抄底的心态。这也是我们在帮助一些国内的企业来做海外招聘,或者吸引海外人才非常强调的一点,真正好的人才一定要出好的代价,用好的方法来吸引。另外我觉得能不能吸引这种海外人才走进来,不是说靠一个时机.比如经济危机,国外就业相对市场相对冷清一些,这个是好机会,这个只在具体操作层面有意义,但是从企业整体规划来说,中国企业能不能吸引好的海外人才来加盟靠的综合机制,是不是有他个人发展的空间,你的企业文化是不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你的薪酬待遇是不是有吸引力,这个是第二个。第三个我想就是如果找到人才了以后,中智有一整套操作的模式和运作的方式,但是我想比如说我们找到这个人来说,吸引海外人才是一个,吸引过来是一方面,真正吸引他其实为了把他用的更好,真正用海外人才是更大一个挑战。首先国内企业肯定有这种胸怀,因为很多从引进来的企业,薪酬也是国际化的标准,他以前习惯的工作方式,习惯的管理机制都是有他一定的特点.所以我想我们国内企业是不是有这种胸怀,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同时跟他们一起工作的同事,有没有用他的长处包容一些差异性,真正给他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中智为国内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来说,我们走出去引进来这两种模式。具体到操作,可能有很多种,我们可能从最早开始,我们有领导力的这种模型,领导力的规划,然后人才的测评,然后薪酬体系的建立,具体到中间措施,我们有招聘,有各种考评机制看他适不适合这个企业。另外日常具体服务中,我们有很多一整套的后续服务,如果是海外这种留学生,留学人才,我们一整套留学回国的服务,比如说当地一些,在中国商务服务,包括家属提供服务,免除后顾之忧,一整套的体系。

3/5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