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四审,以立法的形式,强化了对食品添加剂的严管与规范。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
“自从奶粉事件之后,要求采访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媒体突然多了起来。可大家担心的问题大多和添加剂八竿子打不着。这方面,人们的误解是如此之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说,自己最近一直在解释瘦肉精和三聚氰胺并非食品添加剂。
然而,大部分公众即使解决了对瘦肉精、三聚氰胺的疑惑,又要面对山梨酸、苯甲酸、谷氨酸钠、核苷酸钠……等食品包装上的专业名词。究竟什么能吃,谁又知道呢?
食品添加剂并非魔鬼
“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范志红说,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以上。“日本的食品添加剂用量比我们还要大,美国也一样。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国外几十年前开发、我国最近20年才学着用的。”
按照国内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共1812种,其中包括添加剂290种,香料1528种,加工助剂149种,还有胶姆糖基础剂55种。绝大多数添加剂,都是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之后,才引入中国的。
而用甲醛发泡海产品,用吊白块漂白粉丝,用苏丹红给辣椒油增色,用工业石蜡给水果上光,都是国家禁止的。所以,甲醛、吊白块、三聚氰胺等物质根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尽管三聚氰胺和食品添加剂本来毫无关联,但2008年底,《食品真相大揭秘》一书,却因三聚氰胺事件在网络上蹿红。
引进该书的北京新经典文化公司的李昕告诉记者,该书是2006年日本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作者安部司自称在日本食品行业工作20余年,是食品添加剂工厂首席推销员,深知食品加工生产的台前幕后,书里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范志红表示,由各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正常用量下不会引起不良反应,但如果摄入量过大,就可能带来副作用。同时,各种食品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待研究。因此,应该优先食用接近天然状态的食物,特别是对于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
“可惜,我们的货架上给孩子的零食,品种最多,使用的添加剂也相当多样。而他们幼小的身体,解毒能力最差,本应远离大部分食品添加剂。”范志红说,应当肯定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美味方便等方面的贡献,但也应避免过度追求口感、颜色、味道。
碾碎虫子提取色素
虽然安部司描述的是日本食品加工业的现状,但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他在书中描述的情景进一步引发了中国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
安部司经常在日本巡回演讲,现场“揭示真相”,比如做方便面的汤料:他在自己面前摆一排装着白色粉末的瓶子,他用勺子舀出这几十个小瓶里的粉末进行调和,最后注入热开水,“汤”就完成了。
有人战战兢兢地尝了尝:“啊,真的是猪骨汤的味道。”然而,这汤确实没用一滴猪骨汤,仅仅是用白色粉末做成的。
安部司还曾为日本幼稚园里的孩子作秀制作“无果汁”的果汁饮料。
柠檬饮料是这样做的:首先把黄4号溶于水,出现很漂亮的柠檬色。接着,加入酸味剂——维生素C和柠檬酸。然后,注入一成多的果葡糖浆,变成酸甜味。另外,要加进柠檬香料,最后加入纤维素粉末。纤维素是由“锯屑”做成的添加剂。透过混浊的颜色,营造出真果汁的那种感觉。做甜瓜味饮料的话,先在水里加入蓝1号着色剂,把水染成纯蓝色。然后加入黄4号着色剂,水就变成了纯绿色。这两种颜色都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
有时,他还会用到胭脂红,一种听起来很美丽的色素。“胭脂红是把寄生在仙人掌里的虫子(胭脂虫)进行干燥、碾碎后,提取的色素。它呈粉红色,稍微改变PH值的话,就会变成橙色。很多纤维饮料就是使用这种色素着色成橙色的。办公室的女职员们都觉得纤维饮料对健康有好处。一旦她们知道那是用碾碎了的虫子做成的着色剂染过的,又会怎么想呢?这种虫子在南美一直被用于衣料的染色。”
安部司曾用很便宜的肉碎(通常拿来做宠物食品)加上30多种添加剂做成肉丸。但当他目睹自己的女儿开心地吃着这种肉丸时,才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消费者,他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这些东西。
于是,安部司辞去了食品添加剂工厂首席推销员的工作,开始了在日本巡回演说的“赎罪之旅”。在这个深谙食品加工业内幕的人笔下,添加剂无处不在。注入肉用胶状物,100千克的猪肉就能做出130千克的特价火腿;切好的蔬菜在消毒池里被一遍遍消毒后装好袋,就变身为“不会生锈”的蔬菜沙拉;乌黑的藕用漂白剂泡过,一瞬间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