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财经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超大经适房“适用”了谁?

 

CCTV.com  2009年11月21日 20:3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房子“太贵”买不起,百姓很心痛。(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姜琳)最近两天,有关经济适用房的消息再一次引人注目:先是安徽安庆市两个小区已建的经济适用房中,没有一套低于90平方米,面积最大的达205.69平方米;再是陕西西安珠江新城的经济适用房7成以上面积大于80平方米,均为精装修,还有180平方米的复式结构。

  复式、精装修、180平方米,这在中等收入家庭看来,都已经算是“豪宅”了,更何况是低收入群众。望楼叹息的人们不禁感慨,这样的经济适用房到底“适用”了谁?到底要卖给谁?

  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中曾明确提出,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

  然而,原本应该帮助低收入群众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经济适用房,在实际建设中屡屡走样。从复式结构到别墅,面积越建越大,越盖越豪华,完全超过了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有的转而成为一些机关和企业的福利房,还有的干脆摇身一变,成了面向市场公开发售的商品房。

  尴尬之境:经适房"三重尴尬"缠身 出路何在

  记者日前在北京、山东、湖北、内蒙等东、中、西10省(区、市)调研发现,作为中央政府推进住房保障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走过11年历史的经济适用房,仍然面临着分配管理问题频出、百姓无奈弃购、地方政府缺乏建设积极性“三重尴尬”,并已成为影响民生和关系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经适房制度改革及相关法制环境的规范完善必须及早提上议事日程。 再话民生:三代人积蓄买一套房何谈民生

  住有所居,本是政府的民生使命。正确的房改只能是,让有钱置业的人买房,让买不起房的人租房,而且,无论是买的人,还是租的人,都应该还有余钱看病、养老,都应该不太影响衣食住行。评价房改是否成功,千万不能只听一群拿着高薪、住着豪宅、开着靓车的专家,扯什么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多少。要看看在这增加的背后,老百姓支付了什么样的代价。

  最新应对:国土部严打囤地 细查“批而未用”土地

  国土部再出重拳打击囤地。20日,国土部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批而未用”土地核实工作的通知》,对“批而未用”土地展开核实。 北京部分经适房改商品房出售 开发商不能自己定价

  北京将从回龙观、翠城、朝阳新城经济适用房项目中,划拨部分房源调整成商品房或限价房出售,以解决开发企业亏损问题。 == 楼市之现状 ==

炒:投机心态弥漫楼市 有七成购房者都在“炒房”

  痛:房价高涨让买房者心痛 京城诞生新地王:楼面地价3万

  难: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国土资源管理面临双重压力

  囤:囤地屡禁不止 供地模式是楼市"高烧不退"元凶?

  例如安徽安庆建成的419套经济适用房,虽然在低收入群众中“遭遇”销售困境,可开发商早有准备,完全忽视经济适用房的申购条件,向某集团职工出售了数十套。低收入群众在漫长的申请和等待中一次次失望,开发商却利用无偿划拨的土地建房后赚得盆满钵满。

  从获取土地开始,一个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要经过设计规划、建设动工、检查验收、销售许可等几十个环节的层层审批和严格检查,难道在此过程中,面积超标这么明显的问题都无人察觉,无人怀疑?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特殊“照顾”,205.69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怎么可能横空出世、公然出售?

  郑州经济适用房用地建别墅群等多起事件已经显示,表面是无良开发商违规操作,利用国家的经济适用房优惠政策牟取暴利;其实背后是官商勾结、“红黑联手”,共同导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骗局。最耐人寻味的是东窗事发后,假公济私的内部黑手也大多安然无恙,开发商不过被罚几百万元,与巨额利润相比,这样的惩处根本就是“挠痒痒”。

  保障性住房建设事关社会公平和百姓利益,是中央多次强调的重要民生问题。一再出现的超大经济适用房,只“经济”开发商、不“适用”低收入群众。有关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查处,决不能姑息纵容。

 

  相关链接:

责编:程振宏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