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理财参谋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数万册经史典籍 弘一法师留"书巢"名号(图)

 

CCTV.com  2009年11月08日 10:4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北京日报  

  1975年夏天,红色浪潮伴随着蒸腾的暑气,依然如火如荼。北京小雅宝胡同一个整洁的四合院里,东厢房书架林立,只留下一方小小的余地,悬挂着弘一法师三十多年前书写的斋号。数万册的经史典籍,当得起“书巢”这个名号!王伯祥先生深深伏案,用仅存的一点视力,艰难地校对着书稿。

  老先生八十六岁,苏州人,一辈子教书、著书、编书、藏书,就连斋号也是读书人的本色。年轻一辈感念他的奖掖、崇敬他的学养,把他和几位同乡尊称为“苏州五老”。这时,顾颉刚、叶圣陶都已是耄耋之年,就连最小的俞平伯也已经七十五岁。“七十年来推大哥,我狂君狷久相和。”这是顾颉刚送给伯祥先生的诗句。先生爱书,也爱字,他们那一辈的学人写字,个个透着高华文雅的气质,一纸花笺的问候、几行诗文的酬酢,非但情谊深笃,更是满纸玑珠的艺术佳品。展读这些灵光四溢的纸片,如同风雨故人来。

  最令老先生得意的,是同在开明店任编辑时,通过夏丏尊先生向弘一法师求得的几件墨宝。除了斋号之外,“圆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是一副精绝的书房妙对。弘一法师的书法修炼得像佛法一样高深,神光内敛、不露锋芒,让人在萧散平淡中看出庄严肃穆。“见我字如见佛法”,正如同天心的一轮满月,光华皎洁而又温婉圆润,仰望之中,满身的尘俗妄念,都为之涤荡一尽。当然,马一浮的五言对联,也是书巢中时常悬挂的佳作。马一浮有高深莫测的学识,也有常人不能亲近的古怪脾气,当年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去拜访,他老先生硬是高卧不起,鼾声如雷。至于书法更是自恃非凡,他写字不论先生后生,一概不写上款。这件书作却写着“伯祥先生雅属”,二人的交情自可窥见一斑了。通篇以侧锋取势,却能字字醇厚端庄,这样稳健雍容的气度,即便是饱学之士,能望其项背的也没有几人。书巢中方丈之地,书香浸润着墨香,汉字的精灵在一代名士的腕下徜徉、跳跃,展玩摩挲之际,消受着丝丝缕缕的乾坤清气,就是这团清气,养出了王家的两代学者。

  王门人丁兴旺,湜华先生年序最幼。因为从小随父北上的缘故,所受启沃与熏陶也最多。含英咀华之际就饱看家藏的典籍与名人手迹,养就了他过人的鉴赏力,与前辈学人的交往,也开启了他学术道路的门径,收藏名士手迹,成为王氏父子共同的嗜好。老先生晚年足不出户,友朋之间的鱼雁通问,几乎都由湜华先生代传,面求墨宝的机会颇多,老先生们都称他为“世仁兄”,以感念与王家的两代交谊。1974年秋天,王湜华从西直门小乘巷抱回一大束书卷,禀告老父。视力已极为不堪的伯祥先生急忙让儿子将书卷拼接连读,原来是启功先生依照王氏旧藏神州国光社影印本《董其昌草书琵琶行》所书的长卷,长达六七丈开外,赫然巨制,卷末恭敬地写着“伯祥老先生命临,即求诲正,启功。”满纸跳荡激越的点画,一时令老先生心目豁然!

  在离开父亲的三十多年间,王湜华先生也早已著作等身。所藏名士手迹,也越发灿然多方。我们可以在他近年所著的《音谷谈往录》里,看到他与前辈们交往的点滴,躬沐诲教天泽厚,辉余慨睹墨香醇。书巢中的文脉轮回往还,站住了一个世纪!

  二十八件芳华妙翰,萦绕着王氏两代的九曲情丝,足可看成是一部近代文化史的缩影。读之再三,心迹澄明如饮醇醪。它们不恃矜贵的身价,却承载着最为厚重的文化;它们不染绚丽的华彩,却吐露着最为销魂的暗香。识得此番静中滋味,方能养起这缕乾坤清气!

  相关链接:

责编:刘慧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