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财经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换个角度思谋“退出策略”

 

CCTV.com  2009年09月28日 07:5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综合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 各方舆论事先预测,G20成员国高层领导人将同意在匹兹堡峰会上统一撤走经济刺激措施,各国高层领导人同意将更多地使用“退出策略”一词。然而,峰会的公报草案则称:“在全球经济恢复稳定增长之前,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与此同时,我们将避免过早退出经济刺激方案。”这表明,当前各国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还不够强大,经济刺激方案的效果并不明显。

  时至今日,各国政府对经济刺激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经济复苏的速度依然低于预期,许多国家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而各大金融机构仍在承担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损失。这显然是G20不愿过早采取“退出策略”的主要原因。

  其实,对于该在什么时候采取“退出策略”,还可从另一个角度,即未来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局势来思考。如果说,我们判断出未来会出现高增长低通胀时,那当然无须退出;但如果会出现生产停滞、失业率上升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滞胀”现象时,那现在就应及时刹车了。

  当然,经济学家不是算命师,也不是科幻作家,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我们只可依据理论推导和历史经验来推测未来发展趋势。庆幸的是,上个世纪70 年代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滞胀”,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借鉴。

  综合多个学派研究者的事后分析,美国在上世纪70 年代的“滞胀”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会福利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政府管制政策。首先是社会福利政策扭曲了市场合约,恶化了生产效率。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36届总统约翰逊提出了建设“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的内政纲领,扩大了政府对社会福利所承担的责任,颁布了有关就业、医疗、教育、生活和住房、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法律。这种大规模的政府转移支付的福利支出直接扭曲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自由合约,直接导致了生产率由上升转为下降。与此同时,工资福利水平却在不断提高,以至于1970年后工资上升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