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从"大篷车"到动车组--60年交通建设铺就出行梦

 

CCTV.com  2009年09月22日 10:3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9月22日电(记者 陈春园) 从“永修路”到高速路,从“大篷车”到动车组……60年的新中国交通建设,风雨兼程,一路辉煌,铺就了中华民族腾飞的梦想,承载了百姓舒适出行的希望。

  8月26日,设计时速200公里、全国第二条开工建设的城际客运专线——昌九城际铁路开始全面铺轨。得知这一消息后,老家在九江的南昌市民梁奇峰高兴地说:“昌九城际铁路开通后,南昌到九江只需要40分钟,比原来缩短了一个多小时,以后回老家就像上下班一样方便了。”

  60年来,中国交通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一条条土路变成高速公路,一条条高速铁路在城市间架起,一条条民航线路散射到世界各个角落。

  以下一组数据可见中国交通建设的斐然成就:新中国成立时,全国铁路能够通车的里程只有1万多公里,而到2008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8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万公里,全国99.24%的乡镇和92.86%的建制村通了公路;民航拥有1254架飞机,经营着1532条定期航班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亿吨大港达到16个。

  为扩大内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计达到1万亿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最大投资规模,将在新中国交通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南昌工作十多年的赣州市民陈明对出行变迁感慨至深。“京九铁路通车前,从赣州出发到南昌上学,要在路上颠簸十四五个小时,现在坐火车、走高速,路上只需要4个多小时。十年弹指一挥间,百姓出行真是越来越方便快捷了!”

  60年来,百姓出行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经历了6次大提速,每一次大提速,对百姓而言都意味着更多的实惠。第六次大提速后,我国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列车运行时间,比1997年第一次大提速前普遍压缩了一半以上,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路网质量也由时速60公里以下的低速铁路,发展到120公里的常速铁路、140公里—160公里的提速铁路,现在达到200公里—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中国铁路真正迈入了“高速时代”。

  和铁路高速发展一样,我国高速公路也在经历跨越式发展。经过这一轮扩大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力争3到5年建成。届时,我国将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的快速出行。

  除了硬件建设外,我国交通管理的软件建设也在加强,不断消除阻碍百姓快速出行的体制性、管理性障碍。目前,我国中、东部等全国13个省区市全部一次性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共撤销收费站1420个,占全国同类收费站点总量的73%;城市、农村交通开始打破体制壁垒,努力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高速公路实施“一卡通”由试点逐渐推广,一些路段已实现不停车缴费;交通运输部门正在探索将不同运输方式的信息网衔接起来,共同享受信息资源。

  上世纪80年代,坐飞机出差仍要开单位介绍信和托人买机票,如今飞机已成为百姓出行的寻常工具。不仅如此,乘火车有硬座、硬卧、软卧,坐汽车有中巴、大巴、快轿……60年来,百姓的出行选择不断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人正在告别“出行难”时代。

  相关链接:

责编:刘慧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