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市场热评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危机阴影“挥之不去” “政策退市”为时尚早

 

CCTV.com  2009年09月05日 10:3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广州日报  

    9月24日,G20金融峰会即将在匹兹堡举行。近期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复苏迹象。与之相应,欧美各国政要近期的积极言论也是此起彼伏。但在政要信心外溢的同时,衡量经济状况的两个“硬指标”(消费指数和失业率)依旧低迷。

    与此同时,为防止财政赤字上升和螺旋式通货膨胀的发生,是否采取经济刺激措施“退出战略”,随着G20峰会的逼近,争论日渐激烈。

    针对上述困境,我们采访了研究世界宏观经济的两位专家。两位专家均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释放的“示好”信号虽令人欣慰,但复苏迹象尚显“脆弱”。所谓经济刺激政策的“政策退市”,是今后必然的选择,但目前还很难立即实施。    

     点睛语

    要警惕G20匹兹堡金融峰会变成发达国家“忽悠”发展中国家的一次会议。发达国家推动举行这次会议的用意有两个:

    一是敦促发展中国家加大投入,以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二是敦促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开放市场,以便产品能够顺利进入,从而带动这些国家制造业的发展。    ——江涌

    目前,经济复苏相当脆弱,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支持经济增长。

    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战略”确实需要,但现在绝不是实施的时候。    ——王勇

      热议复苏

    广州日报:最近一系列数据似乎显示经济已有复苏迹象,而欧美领导人也显得信心满满,您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江涌:我也注意到了最近的一些数据,但世界经济复苏没那么简单。对于这些经济数据,不同人有不同解读。 

    一般来说,政治家的言论总是显得信心满满,而经济学家则显得颇为悲观,这是由各自的职业决定的。

    就政要而言,此时宣称经济企稳的目的只有一个:提升公众的信心。就目前看,要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还言之过早。这次金融危机之所以出现,其根源在于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这些结构性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

    首先,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并没有出现转机。二战后,美国制造业达到鼎盛,占国民经济比重的40%,但现在制造业只有15%,而金融业所占比重则远超制造业。美国也试图改变该状况,但一直找不到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唯一能让人看到一丝希望的是新能源产业。但新能源产业概念炒得很响,暂时却很难产生实际的生产力。

    其次,美国消费信贷尚未转成经济增长动力。金融危机发生后,对于美民众来说,储蓄成了第一要务。在失业严重的情况下,民众不敢消费,经济发展就缺少拉动力。

    王勇: 我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经济是呈周期发展的,各国前段时间采取的措施初见成效,金融趋于稳定,并拉动制造业的发展,使经济开始“起死回生”。同时,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也在上升,从而拉动需求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因素的帮助作用很大。4万亿元的投资增加了中国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很多欧美公司将产品销往中国,有助推动世界经济走出阴影,连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也表示,中国的大规模刺激经济政策,为全球经济显露复苏迹象作出了贡献。当然,经济复苏迹象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市场,对此都有一定的保留。事实上,各国经济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看到,并非所有国家都在发生好转。在欧盟当中,德国表现最好,因为其整体技术知识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美国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金融业好转带动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回暖。而英国以及南部欧洲就相对差一些。在英国,经济的颓势已经反映到公众对政府的信心上了。

      热炒退市

    广州日报:最近,有关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战略”的话题越炒越热,为什么会这样?

    江涌:可以说,欧美国家的救市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稳定金融秩序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在经济刺激措施方面却乏善可陈,因为欧美国家政府对GDP贡献所占比例,一直都相当小。而且,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已使其陷入所谓的“格林斯潘困境”。那就是:为解决眼下紧迫问题,却埋下了未来引发更多、更大问题的隐患。

    首先是欧美政府日益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投入巨资稳定金融市场,随后又陆续出台新的刺激计划,巨额投入必然带来财政压力。除美国外,其他经济体也可能面临类似问题,尤其是欧盟。欧盟规定各国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例不得超过3%,但现今已有多个成员国越过这条“红线”,倘若部分国家财政赤字问题进一步严重,势必影响整个欧盟的经济稳定。 

    其次是通货膨胀问题。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资金,这就很可能带来通货膨胀问题。这样又会使各国陷入“滞涨”境地,如继续保持低利率刺激经济,通胀难以控制;如加息抑制通胀,则可能压制经济复苏的势头。

    王勇:当前情况下,提出所谓的经济刺激措施“退出战略”,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好转,到了可考虑“退出”的时候了。另一方面,各国的经济刺激措施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类似固定投资性的刺激方案,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比如,一些建设项目缺乏创新性,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而且,一旦计划发生变化、后续的投入放缓,就会带来很大影响。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刺激措施,虽然解决了当前的一些问题,但将一些固有的、深层次的问题推给了将来。其结果是,经济刺激措施影响了未来需求,从而拖累各国中长期发展。

    谨慎退市

    广州日报:如果政府政策采取“退出战略”,经济复苏将依靠什么力量?G20匹兹堡金融峰会即将举行,各国会否就此达成一致?

    江涌:逐步结束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战略”,尽管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这是大势所趋。我认为,全球经济复苏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最终还得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实现。就拿美国政府来说,其在经济刺激方面基本已经“无能为力”,只能转向维护社会稳定上来了。比如,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医改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社会稳定。

    事实上,要警惕G20匹兹堡金融峰会变成发达国家“忽悠”发展中国家的一次会议。发达国家推动举行这次会议的用意有两个:一是敦促发展中国家加大投入,以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财政赤字一般不高,也没有巨额负债,理应增加财政投入刺激经济。这样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将增加从发达国家的进口,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发达国家的第二个用意,就是敦促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开放市场,以便产品能够顺利进入,从而带动这些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欧美国家可谓“居心叵测”,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吹捧得很高,但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自己。就中国而言,受国际形势影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态势依然严峻。所以,我们强调“一体两面”——稳定外需,扩大内需。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将经济发展的希望主要寄托在扩大内需上。

    王勇:其实,虽然目前出现了寻求经济刺激措施的“退出战略”声音,但各方面的反应还是相当谨慎。经济复苏相当脆弱,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支持经济增长。政策“退出战略”确实需要,但现在绝不是实施的时候。

    就当前的情况看,如果要促使世界经济真正复苏,在保证经济局面稳定的同时,各国还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最终来说,“退出战略”是必然选择,经济发展主要还是要靠市场。在即将举行的G20匹兹堡金融峰会上,增进相互贸易、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都会是重要话题。

    我认为,就目前的世界经济来说,应该尽快重启多哈回合的谈判。此外,还应该调整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多声音,从而使世界经济走向更均衡发展。(本报记者 赵海建)

    专家资料

    江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王勇: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相关链接:


 

责编:陈平丽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