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因为跟我们的工作联系太密切了,所以今天一整天大家都在讨论分年扣减究竟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一位股份制银行资金交易部的人士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而据记者了解,银监会3日晚间称“拟对银行相互持有的次级债分年从附属资本中扣减”,再次引发了业内对于扣减方式的大讨论。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银监会近期将出台次债扣减的具体方法,并形成相关实施细则。
不过,各家银行可以确定的是,银监会不会要求其立刻对持有其他银行的次级债进行全面扣减,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欣慰的消息。
某城商行研究部的人士表示,这个新信号,对银行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他指出,分年扣减就意味着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宽限期。至少今年的压力不会那么大,为银行的再融资获取了宝贵的时间。让银行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一位分析人士也指出,只要不是一次性的大规模集中扣减,银行就能够获得喘息的机会。特别是可能不再需要立即谋求从资本市场上融资,这将大大缓解资本市场资金面的压力。此外,可以让银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经营上,平衡银行在补充资本跟经营之间的关系。这无论对银行还是对资本市场都是好事。
尽管对基本面的判断较为一致,但市场对于银监会究竟会如何扣减仍然有诸多猜测。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是较早建议为银行设定缓冲期,逐步扣减的代表。他认为,分年扣减很可能是规定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数量进行扣减。这样做的好处,还可以防止小银行在货币市场上抛售次级债,影响市场利率稳定。某国有银行的一位交易员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银监会可能分几年,比如3年,按40%、30%、30%的比例进行逐步扣减。
不过,由于每家银行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个比例可能也很难确定。“因为要考虑每家银行不同时期发债的成本也是不同的”,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所以一刀切不是个好办法”。郭田勇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可以综合考虑一下次债发行的先后顺序,以及各家银行实际持有的数量等现实问题。
也有人建议按照发行次级债的先后顺序,先发的先扣,后发的后扣。
某券商交易员认为,在实际操作中,监管机构可能要照顾一下大银行,因为在银行间市场上,几大国有银行的资金盘面最大,相互持有的次级债的数量也较大。
据记者了解,尽管“新老划断”的呼声很高,但银监会可能并不会采取这种方式来进行次级债的扣减。因为次级债的期限通常为10-15年,距离2004年最早发行次级债的中行的到期日也还有5年的时间。如果新老划断,事实上,在未来5-10年内,有大量的次级债都不需要扣减,而这显然不符合银监会希望银行将交叉持有的次债从其附属资本中扣除的初衷,达不到防范系统性风险、还原银行真实资本充足状况的目的。(记者 苗燕 李丹丹 编辑 颜剑 陈羽)
相关链接:
责编:陈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