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风云变幻,升如抽丝,跌如急雨,8月4日到13日沪指跌幅超过13%,特别是8月12日的暴跌如晴空霹雳,跌得没头没脑。7月的诸多宏观经济数据出炉了,究竟是哪个数据得罪了股市呢?
CPI负1.8%在预期之中,说明通货膨胀还很遥远;PPI负8.2%也在预期之中,说明企业的利润增长步履维艰;但是信贷投放大幅度下滑,这个数字很吓人,和6月份的15,304亿元相比,7月份急剧下降到3559亿元,环比回落近77%。有评论说这是“正常”回落,依然是在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显然不接受这个解读,在同一政策基调下,信贷投放的落差为何如此之大!只能说明是货币政策的执行不稳定。政策不稳定,股市很生气,所以借机调整,发发脾气。因为,股市的核心价值是交易价值,而交易价值的两大支柱是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每逢资金流量突然“变脸”,市场情绪都会借机发泄。货币政策的执行力是科学决策的保证,现在反复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言外之意就是不连续,不稳定,这就是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力问题了。
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复苏,货币政策不仅要适度宽松,而且要持续稳定,宽松的货币政策至少要坚持到经济复苏的趋势基本形成。但是从近期公布的PPI数据看,经济复苏的上升趋势尚未开始。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代表着制成品的出厂价格,在这个数字还没有转正之前,货币政策只能“微调”不可“变调”。中国的CPI数据经常失真,但PPI数据是真实的,因为CPI数据受城乡消费品取样权重的影响,PPI数据没有这个问题,PPI的负8.2%就意味着企业利润至少下降了8.2%。
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增长保就业的目标之外,还要提高生产的效率。用股市的语言来说,就是要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上半年,企业利润下降了20%以上,股票指数却上升了近70%,说明股市的基本面估值并不支持股市繁荣。在沪指突破3000点之后,股市就进入了情绪面和资金面的互动式“冲浪”阶段。在股市的冲浪阶段,情绪和资金互为条件,并通过乐观情绪的传播和扩散拉动消费,激励投资。首先,在乐观情绪的扩散中,股市为国民经济注入信心,从而遏制实体经济的非理性收缩,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此外,股市繁荣在3-6个月内会传导到楼市,房地产投资的复苏再进一步传导到几十个关联产业。所以我们说,拉动内需要率先拉动股市。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信心指数,在经济的基本面还没有改善之前,股市率先起步,先“虚”后“实”,货币政策的执行就成为股市最敏感的神经。今年3-5月,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超过25%,已超过了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上限,4-6月应该是政策“微调”的最佳时机。开车在转弯时踩刹车减速是正常的,但是信贷投放在6月份不仅没有减速,反而踩了“油门”,致使6月份的信贷投放速度出现了创纪录的上升,广义货币增速达到28.5%,所以7月份就只能“急刹车”了。如果说7月份投放3559亿元是“正常”的,那么6月份投放15,304亿元就是“不正常”的,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不可能是这两个月的信贷投放都“正常”。
货币政策是“逆周期”的宏观调控工具,周小川曾撰文论证过逆周期调节的操作原则。如果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逆周期的政策调节工具非但不能调节经济周期,反而会创造新的不稳定性,给国民经济带来政策性风险。我想,这就是股市突然发脾气的原因之一吧!(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金岩石)
相关链接: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