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28.5%,狭义货币M1增长24.8%,为1995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上半年新增贷款7.37万亿元,增速34.4%,双双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
要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物价变化进行动态微调,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
货币信贷力推经济回暖
广义货币增长28.5%,贷款新增7.37万亿元
“天量”、“巨额”、“不差钱”……上半年,这些词汇频频见诸报端,形象地勾勒出货币信贷的运行轨迹。
总量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28.5%,狭义货币M1增长24.8%,为1995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上半年新增贷款7.37万亿元,增速34.4%,双双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
结构继续优化。“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逐步提升”,央行有关负责人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增长31.3%,比上年末高17.8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占比达54.3%。”
去年三季度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总体看,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长较快,对促使经济回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位负责人说。
上半年,中长期贷款新增3.77万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1%,主要支持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各类投资项目。信贷还为消费需求的红火添柴加薪。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新增6508亿元,同比多增3921亿元,其中6月份新增2241亿元,首次单月突破2000亿元。
现代经济以金融为核心,信贷一定程度上就是“信心”的代名词。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有利于打掉通缩预期,提振市场信心,防止陷入通货紧缩与经济下行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
适度宽松的取向不改变
关键是把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可控范围内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这些马车可能“快跑”,也可能“歇脚”:稳定出口的政策措施成效初显,但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将持续;投资需求增速加快,但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效果不明显;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但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等因素,可能制约居民未来的消费支出。“因此,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这位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总体回暖、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的大背景下,国内外通胀预期也有所增强。上半年国际初级商品价格总体大幅上涨、国内资产价格反弹、存款活期化明显等,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胀预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物价变化进行动态微调,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这位负责人说。
他表示,伴随经济企稳回暖,一般会出现物价水平的相应回升,关键是要把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适宜、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下一阶段货币信贷趋势渐明
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适度增长、优化结构、防范风险
展望下一阶段的货币信贷趋势,专家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适度增长”。近日召开的央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提出,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要注重货币信贷增长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不妨多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说,“此外,今年以来,信贷飙升与股市、楼市回暖的轨迹惊人地趋同,不排除一部分信贷资金以各种方式进入了资产市场。在民间投资没有实质启动时,有可能导致资产市场的局部泡沫,不利于经济复苏。”
“优化结构”。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支持力度,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的贷款及劣质企业贷款。
“防范风险”。要提高贷款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的风险。截至5月末,江苏大型银行对各级政府融资平台新发放贷款1153亿元,占贷款增量的46.16%。“这些贷款短期内似乎没有风险,但从长远看,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未来收益不高。一些项目虽有政府信用为依托,但银行对地方政府未来的可支配财力、隐性负债等往往难以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困难,无疑将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说。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