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调控政策的基调将不再变化,这是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确定的内容。而与此同时,央行的货币收紧动作也开始频频出现,除了公开市场的资金回笼外,一年期央票重出江湖。这一系列现象表明,在基本政策基调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适度的微调措施其实已经展开。
这两者间表面看起来矛盾,实际上却未必如此。其一,上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明显超出了“适度宽松”范畴,半年7.37万亿元、全年至少10万亿元的信贷规模,显然属于“极度宽松”而非“适度宽松”,对此进行适度收紧调整,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其二,维持政策基调不变是因为经济复苏的质量要落后于速度,总量经济指标的优化是源于“铁公基”等行业的推动,但民营经济中中小企业的内生增长却并未同步跟进。据此,在经济复苏质量没有得到实质性优化之前,政策基调不可能进行明确的调整。
根据这两点分析,笔者提醒投资者,从实体经济到虚拟市场,总体的资金环境都将逐步趋于收紧,只是收紧的过程更像是“只做不说”,但由此带来的市场资金面变化则会逐步显现,投资者必须提前做出准备与安排。
从中期趋势看,A股市场将受制于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逐步趋于紧缩的货币资金环境,二是上市公司业绩复苏的支撑。前者将由市场的推动因素变为抑制性因素,而后者则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据笔者了解,看多市场的机构所乐观判断的上市公司业绩,也要远到明年年中或年底才能够给予估值支持,换句话说,当下的市场估值存在明显的泡沫。从6124点市场上轮见顶的规律看,大盘股的发行及其市场表现有可能成为导致趋势向下逆转的重要因素。中国建筑的上市交易,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诱因。
2007年上证指数以6124点见顶时,就曾经有三只大盘股发行,包括9月17日的建设银行、9月25日的中国神华,以及10月26日的中国石油,都曾经给大盘走势带来明显震荡。而以中国石油为标志,网上申购前大盘曾大跌4.8%,二级市场一度出现明显的资金撤离迹象。其后大盘虽然连续上涨4个交易日,但因中国石油上市首日股价的高开低走,股指绵绵暴跌的“熊途”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尽管从融资规模上看,中国建筑无法与中国石油相匹敌,但是当下的市场狂热情绪却与两年前颇多相似。据此判断,中国建筑上市首日极有可能被非理性地爆炒,如果再度重演中石油高开低走的走势,同样有可能给资本市场造成直接影响,甚至最终逆转市场趋势。因此,投资者在下周需要密切关注中国建筑的开盘定价及交易状况,并据此来做出理性的市场避险行为选择。
尽管市场趋势明显表现为加速上行,但是持股心态却未必同样坚定而持久。一旦市场出现明显的逆转信号,那么就难免出现一波集体杀跌的举动。也正因此,享受泡沫固然能够带来快乐,但是对于任何有可能导致泡沫崩裂的因素,我们都应该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相关链接:
责编: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