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基金年结、半年结、季结,即每年的12月、6月、3月、9月底,基金便要向基金投资者提交成绩表。丑媳妇为见公婆,总要打扮一下。基金经理要见投资者,也要将其成绩表粉饰一番,于是股市便会有与此相关的波动,这就是常说的基金“粉饰橱窗”效应。
这个“粉饰橱窗”动作会有多大,先要看这个“橱窗”有什么值得粉饰。
基金经理无时无刻都须遵守基金成立的契约,不可以投资在契约不许可的投资项目上。比如,债券基金理论上就不可以投资在石油期货上,故就算结算期间石油价升,这只基金也是不可以为追求回报而买入石油期货,若有,就一定不是自己往脸上贴金,而是“自杀”。所以,所谓的“粉饰”是有条件,有局限性的。
除了一些进取型基金,基金经理一般会认为投资者希望看到自己的钱投资在了一些响当当的大牌子上。例如,2007年前,投资者的基金多投资于汇丰控股,而不是建设银行。但到2009年,相信基金投资者会认为不要百分百投资汇丰,与国内基建投资有关的建行也很不错。6月20日前后建行升得较多,而汇丰受压,可能就是“粉饰橱窗”的效应。
基金经理衡量股票是否值得持有,除看盈利前景外,还要看投资风险。在2007年前,投资界一般会认为投资于汇丰的风险较低,故除非建行的盈利前景十分吸引,不然在同一回报水平时,基金经理都会选汇丰舍建行,甚至当汇丰的回报较建行低少许,基金经理或许基于汇丰有较少的投资风险,而宁可在投资组合表上,持有较多汇丰,而不是建行。但2009年时移世易,投资者可能认为投资于汇丰的风险跟投资在建行相当,这时便要看盈利前景了。只要建行的预期市盈率、派息率较汇丰为优,则投资在建行也不坏。这样一来,建行在今次基金半年结时就受到追捧了。
笔者以建行为例,并不是单指建行,而是以建行来泛指一般中资银行。这类的“粉饰”,不会年年出现,而是要看大气候。如今的大气候是看好中国经济的复苏步伐,所以中资股便大受资金的青睐和追捧。
大气候不常有,小气候却常存在。一般基金契约都会规定基金至少要持有相当于基金资产10%的现金,以应付投资者的赎回。投资者通常会在市道转差时赎回,而不会在市道向好时赎回,所以当市道好时,基金经理或许会持少些现金,而当市道差时,会持多些现金,这也符合投资者的利益,但不符合契约的规定,那么到了要交成绩表时,要达到这个10%现金比率的要求,怎么办?如果基金经理之前较看淡后市,未充分投资,持现金多过10%,就不能不急着买进些股票,买进的肯定是较稳定的公用股或大牛股,因为一到结算完毕,便可以顺利出货,再改为多持现金。如果基金经理之前较看好后市,持现金少于10%,到结算时便会将之前上涨较多的股票卖出些,于是大家便见到之前升较多的股票受到抛压。不过,结算完毕,基金经理又会将股票买回来。
基金经理的“粉饰橱窗”活动,是很难靠最后冲刺般的买卖使其投资组合跑赢大市,只可以使其投资组合符合当时的市场预期。假如临时抱佛脚可以投资1天得到3个月的回报,就没天理了。上天是公平的,1天的工作只能得1天的回报,所以投资者不必对所谓的“粉饰橱窗“活动太关注,以为可以从中发大财。3、6、9、12月的基金季结只会对股市带来有限度及颇个别的影响而矣。
况且,现在市场中不单有要公布业绩的投资基金,还有大量无需公布业绩的对冲基金、私募基金,还有众多实力不薄的大户和各类机构投资者。如果基金进行“粉饰橱窗”活动,很可能为躲在暗处的其他投资者提供了机会,进行反向操作,大赚其钱。
也因此,现在很多基金经理已经不做“粉饰橱窗”了,顶多调整一下投资组合。 (石镜泉)
相关链接:
责编:谷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