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巴菲特不容易
崔勇分析道,在巴菲特成为不倒股神之前,实际上他的客户主要是他的亲戚,或者绝对信任他的朋友,因此他能预估收益时间的长短,没有人会去时刻追逐自己的那部分资金。
国内投资人的心态是“要赚钱”,绝不可能用3年、5年来等候,并接受这种每年亏50%,10年之后才赚500%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股神是很难的。
崔勇同时认为,国内热捧巴菲特的粉丝非常多,很多人觉得巴菲特是从100元做到了100亿美元,好像巴菲特以前是一穷二白的小子。实际上巴菲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是做证券经纪公司的,他个人毕业于沃德商学院,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他绝不是一个普通的“草根”。
长线还是短线
在美国,有一位华人基金经理不做长线,只进行短线操作,在一两年间通过短线操作,他也成功了。李世彤认为,其实在A股市场上,我们只能说自己太年轻,因为经济开放本身不过才30多年,这30年中前些年还是由计划经济主导,市场本身开放程度不高,股市开放的时间也不长。在投资行业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钱平表示,好的投资策略不是简单地长期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而是不断调整,当公司受到行业风险影响时,转而持有其他股票,公司价值要跟它的治理结构、风险评估、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中国跟美国、欧洲市场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国外的退休基金基本上由大基金管理,当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它们卖掉的可能性很大。
可以借鉴的是,大部分时候,巴菲特手中的资产有百分之五六十都是现金。这一点可以被国内的基金经理人借鉴,在股市确实不好的时候,可以手握现金,等待时机出手。
投资者选择私募基金,往往是看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操作方式。钱平分析道,私募基金更多类似于对冲基金,它需要让每一个投资人知道它的风险在什么地方。如但斌的长期投资,是一种操作方式。也可能某个人做短线很牛,可以自成一派。这样中国金融市场的产品就丰富了。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