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相似表象,本轮行情与2007年下半年的行情其实存在明显差异,也因为这样,所以结果自然可能不同。换言之,如今的股市需要整理,但整理不是终结,后市还有上涨空间。
市场重回2007年?
2007年下半年那一段股市行情令投资者记忆犹新。当时在大盘蓝筹股推动下,股指节节上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个股分化却十分严重,甚至出现了“一九现象”,多数投资者感到尽管指数涨了,但并没有赚到钱。相应的,机构理财产品大规模发行,并且受到追捧,而机构在操作上则表现得越来越谨慎。场外投资者踊跃的入市激情与场内冷热不均的个股状况,形成了很大反差。
有人说,现在的市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譬如在股指上行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股票滞涨;还有在大盘蓝筹股启动之际,不少前期领涨品种掉头向下;另外,基金销售火爆,但新基金建仓并不急切。这一切的确很像2007年下半年的状况,区别仅在于股指运行的高度以及市场的活跃度、成交量等,比起当时,现在要差不少。既然行情表现出了那么多的相似处,那么行情运行的结果会不会一样呢?
两段行情三点区别
笔者认为,差不多间隔两年的这两段行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虽然在形式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不会演绎出相同的结果。理由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当时从宏观上来讲,经济过热,通胀压力显现,国家采取了紧缩银根的做法,不断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偏向于收紧。这无疑对经济活动具有收缩作用。客观上,人们对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已经有了越来越一致的认识,因此支持股市上涨的动力实际上处于衰减过程中。
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内外环境变化,现在有关方面采取前所未有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着手制定刺激经济计划。总体而言,现在的政策倾向是推动经济扩张。尽管在实体经济领域人们还没有看到比较多的政策效应显现,但大家却又都愿意相信,中国经济是处于从底部开始的复苏过程中。既然如此,运行在这个阶段的股市自然会更多地具备上行空间。前后两年,这个差异是巨大的。
其次,在2007年下半年,沪深股市的总体估值水平是相当高的,平均收益率在50倍左右,人们普遍都在讲PEG的故事。特别是当时出现的热炒大盘蓝筹股局面,导致部分股票价格居高不下,像中国石油股价一度高达40元以上,不少金融股都已经冲高到百元上方了。这样的股价水平,现在看来十分疯狂,埋下了后市暴跌的祸根。
而现在虽然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也不算低,但毕竟是20多倍,特别是部分大盘蓝筹股,因为迟迟没有启动,绝对股价仍低,无论是PE还是PB,都还处于相对较低位置,安全边界比较高。即便市场环境不那么好,这些股票应该说也是不容易跌下去的,这也就决定了现在的行情不会像2007年下半年那样出现大跌。
第三,当时IPO正开足马力进行,而且是以大盘股为主角,融资规模大,上市以后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也很明显。同时,较高的平均股价也使得大量解禁的“小非”选择坚决卖出,这些都陡增了股市压力。
而现在,IPO尽管很快就将开闸,但是一般来说不会有大量的大盘股集中推出。在二级市场上,受各种因素制约,“大非”减持并不突出,而那些想减持的“小非”毕竟数量有限,市场基本上还是能够承受的。就供求关系来说,目前基本还是较为平衡的,宣布IPO将恢复的消息没有给市场造成大的冲击,其原因也就在此。所以,就行情的稳定性来说,现在要比两年前好得多。
当然,不是说现在的股市没有问题,可以一马平川地前行。事实上,之所以会有不少与2007年下半年的相似之处,本身就表明市场结构存在缺陷,而且大盘也确实需要寻找新动力。但这毕竟是上涨过程中的问题,与行情行将结束是不同的。 (申银万国)
相关链接: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