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工人到新闻记者、执牌律师、投资银行家,再到港交所行政总裁
近期市场传出的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将出任港交所新一任行政总裁的消息,终于得到港交所的确认。
港交所3日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委任李小加接替周文耀出任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兼董事会当然成员,由2010年1月16日起生效。”
为确保工作交接顺利,李小加将于今年10月16日履新,现任行政总裁周文耀将于2010年1月15日退任。
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位来自内地的人士担任港交所行政总裁,说明了港交所不拘一格的用人观念,也表明了该所对内地市场的重视。
对于李小加而言,此次获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是其第四次华丽转身。
从石油工人到投资银行家
虽然成为石油工人是李小加16岁初中毕业后的工作,但他在多年后对那段经历仍刻骨铭心。他说,不仅仅是因为未成年就开始做了4年的石油工人,更重要的是,那几年的工人生活让他有时间开始学习英语,并对考大学有了期待。
正是在这种期待的激励下,在刚恢复高考后不久的1980年,李小加考入了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英文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日报》当一名新闻记者。
没做几年记者的李小加开始对中国以外的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感,加上当时国门初开,他和新婚燕尔的妻子便开始向美国的大学陆续投递入学申请。据说,当时他们俩选择学校的唯一理由是,学校不需要申请费,且能提供奖学金。
后来,根据这个条件选择,李小加最终被位于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塔城(Tuscaloosa) 的阿拉巴马大学相中,开始就读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在回忆起那段外国留学的日子,李小加曾表示,要生活下来很艰难,需要靠洗盘子打工来维持生计,并且几年都不能回家和父母见面,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钱买机票。
但是在他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所读的新闻专业挣钱很少,尤其是外国人在当地做记者,只能勉强维持一个人的生活。于是,李小加开始谋求第二次转型。获得新闻硕士学位的他开始转型攻读法律专业,而这个选择成为了他人生中的重要选择。
最终,李小加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加入达维律师事务所,而后又加盟布朗伍德律师事务所。前者创造了最早的跨境金融产品之一,即美国存托凭证;后者的承销业务、贸易与海关业务、对冲基金业务都非常突出。在律师事务所的经历也为他后来转行金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真正让李小加实现第三次华丽转身的是1994年。当时中国财政部首次发行全球主权债券,他作为海外律师参与了这项业务,并与当时债券主承销商美林集团有所接触,并最终决定加入美林。
1999年起,李小加担任美林中国区的董事总经理兼总裁,负责中国业务的发展。这一时期恰逢中国企业兴起上市融资热潮,李小加作为中国金融证券业对外开放的亲历者之一,负责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多只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及债券融资项目。
在美林工作了4年之后,李小加在2003年3月加盟摩根大通任中国区主席。对于这一选择,他曾对媒体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在一个职位做久了想换个新的岗位尝试一下,另一方面是摩根大通注重长线承诺,代表了投资银行一个比较传统的经营理念。
李小加在摩根大通任职的几年里,摩根大通的各项业务均取得了不俗业绩。尤其在2006年,摩根大通在中国共完成14个融资项目,9个并购项目,成为当时在中国市场进步最神速的外资投行。
新岗位责任重大
记者最近见到李小加以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身份参加公开活动是在5月8日中国忠旺挂牌上市的仪式上。当时,市场上还没有传闻其将接替周文耀任港交所行政总裁。当时记者注意到,李小加与同时出席挂牌仪式的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和周文耀照面的时候,并没有寒暄。港交所的工作人员甚至在确认其参加仪式时,还需要其亮出名片确认身份。
不过,不久之后,各类媒体开始盛传这位来自内地的人士将担任港交所行政总裁的消息,而直到6月3日,港交所的一纸公告才揭开了最后的谜底。
对于这位即将履新的行政总裁,媒体普遍认为开启了内地人士可以担任港交所总裁的新局面,也从侧面体现了港交所对内地业务的重视。不过,有人称,缺乏一线监管经验和可能“水土不服”的局限可能将影响其未来的工作。
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并未有上述的担心。他在公告中表示,即将卸任的周文耀所培植的优秀管理团队,可以确保港交所在其继任人的领导下继续顺畅和高效运作。香港媒体透露,李小加获任是因为得到了夏佳理和部分港交所董事的赏识和认可。
香港本地一些金融人士认为,当前的香港市场中,内地企业占多数。目前上海已计划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且计划开设国际板,这对于港交所而言将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港交所必须选择一位既了解国际大环境又熟悉内地情况的专业人士担任新掌门人。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