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
规范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大小非解禁行为、降低印花税等举措,被市场看作是利好,更被视为管理层的救市措施。当股指逐渐逼近甚至在盘中洞穿3000点整数关口之后,明显触及到了监管层的心理底线。其实,这也是其“出牌”的底线。
在市场倒逼之下出台的诸多政策,亦再一次发挥出了它的强大威力。4月24日当天,具有市场 “风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大涨9.29%,多数个股封于涨停,沪深股市成交量急剧放大,确实为近年来所罕见。
救市就是拯救市场的信心。当短期内的大幅下跌吞噬着投资者的财富,当整个市场的信心已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股市出现的问题已不仅仅只局限于资本市场,由虚拟经济所产生的风险传到实体经济上的风险显然不容回避。并且,伴随着股指大幅回落的,是股市的价值发现功能被严重扭曲,其资源配置功能同时也受到影响。
因此,管理层此次及时出手,不仅是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更体现出其呵护资本市场的良苦用心。也正因为如此,救市措施获得了市场的普遍欢迎与赞许,也在股指走势上得到了反映。
早在股改如火如荼地进行过程中,就有业内人士对于大小非解禁后对市场的负面效应提出过警告。特别是今年,大小非的无序抛售亦随着市场的调整而愈演愈烈,事实证明此种担忧不无道理。而在去年上调印花税后,全球资本市场中最高的印花税税率也遭到一片反对之声。因此,从本质上讲,无论是规范大小非的解禁行为也好,还是降低印花税的政策也好,都是一种纠偏,都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管理层日前密集出台的相关措施,与其说是在救市,倒不如说是治市。在救市与治市的问题上孰重孰轻,显然不言而喻。退一步讲,如果当初相关政策上没有出现偏差,也就没有现在的“救市”了。毕竟,即使A股市场难逃政策的束缚,但作为市场自身也会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而一旦市场在存在偏差的政策影响下进入“非理性”,其自身的调节功能就会被无情地弱化,当然也不会产生任何的作用。
事实上,在A股市场短暂的历史上,管理层出手救市并不鲜见,如当年的“三大救市政策”、国有股减持暂停等,都曾经在市场上掀起过波澜,但最终都归于沉寂。市场该怎么走还是怎么走,而这是由于其本身所隐藏着的结构性问题与深层次矛盾所决定的,比如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等。另一方面,也有股市运行规律起着一定的影响。
国内资本市场要想获得良性发展与长治久安,离不开运行机制的健全与完善,离不开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关键的一点,在于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实际上,诸如大小非解禁、上市公司再融资、违规成本低、信息披露与内幕交易问题以及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等,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市场本身仍然存在的弊端与缺陷。不理顺这些问题与市场发展的关系,要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又谈何容易?
股市运行有自身的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如果市场进入了非理性的态势,管理层该救市时还得出手。而笔者则以为,在此种状况下,要救市,更要依法治市。这不仅是整个市场的根本诉求,更是其发展的需要。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