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经济信息联播1月9日播出):昨天下午一点半,国内三大航空公司之一的东方航空公司举行股东大会,就新加坡航空及其幕后机构淡马锡的重组事宜进行表决。不过,由于股东大会没有通过,最终东新合作方案搁浅。不过,这也拉开了中国航空企业新一轮重组改革的序幕。
事情要从去年11月说起,当时东航与新加坡航空公司及淡马锡达成协议,由新航和淡马锡认购18.84亿股,约占东航发行后总股本的24%,三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通过这一引资行动,东航的负债率可以下降,每股净资产则将上升,最重要的是,东航认为,这能引进国外航空业的先进管理水平。
东航集团总裁李丰华说:“ 我引进战略投资者,可不是完全解决财务状况,我把引进管理、塑造品牌,提高竞争能力是放在第一位的。”
然而,去年年底,这一定向增发方案却遭到了国内另一航空巨头国航的母公司,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的阻击。作为拥有东航1.89亿股的股东,中航集团明确表示不赞成东新合作方案,认为每股3.8港元的发行价不能体现东航的实际价值,东航还有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
中航集团同时还提出新方案,愿意以每股5港元的发行价格收购东航股份,并声明入股东航的上限为30%。也就是说,中航集团将出资108.35亿港元,远高于新航、淡马锡计划投资的71.59亿港元。
由于发行价提高,中航集团的方案赢得了中小股东的支持。但对东航集团来说,持股比例将由东新方案的51%下降到47.39%,可能会丧失绝对控股权。东航指出,东新合作项目通过了国家审批,东航有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同时在外资入股比例、国家拥有国企上市公司绝对控股地位等方面,东航完全依照现行法律办事,并不存在国有资产贱卖的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国资委的态度。身为两家央企的主管部门,国资委发表了立场不偏不倚的声明:第一,支持中央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二,企业经营行为由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操作。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说:“如果是流通股东的话,一家公司说用3.8元增发,另一家公司说5块钱卖给我,他会卖给谁呢?毕竟它的H股价格和A股价格都要远远高于这个层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反映了资本市场的话语权问题,就是用股权说话。”
桂浩明表示,股东大会没有通过东新合作,就是股东用股权的发言。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民航业是南航、国航和东航三足鼎立的格局,由于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空中门户、航空枢纽。因此,国航自然不希望东新合作,试图来重组东航。而且与以往不同,这次重组淡化了行政干预,强化了市场主导。
责编: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