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杂项升温
2007年,伴随着新拍场的开辟,各家拍卖公司纷纷推出新的拍卖门类,以往只起点缀作用的杂项开始大行其道,包括玉挂件、摆件、佛像、漆器、印石文玩等。
2006年受香港苏富比佛像专场影响兴起的“佛像热”,今年不但没有降温,反而更加高涨。继匡时国际、北京翰海等力推佛教造像专场后,一些拍卖公司不再犹疑,纷纷推出类似的拍卖专场。
狂飙突进的内地金铜佛像拍卖,使得2007年秋拍的成交纪录直接从2006年的明代铜鎏金文殊菩萨像924万元成交改写为宣德无量寿佛2750万元落槌,这一价格一跃占据了全球佛像拍卖成交价的第五位。如此迅猛的上涨势头不能不让业内人士怀疑,著名佛像研究专家金申就表示,佛像价格攀升的如此之快、如此之高真有些不可思议。另一位资深佛像研究专家则建议,藏家应该从佛像的题材、材质、工艺、大小、保存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衡量佛像的价值。他提醒买家,随着拍卖公司纷纷开辟佛像拍场,如何选择精品,避免风险,应该成为藏家首先考虑的问题。
投资收藏须慎
收藏界有条“金科玉律”:不怕买贵,只须买对。只要东西“开门”,即使眼下觉得价钱哽在“喉咙口”,但随着时间推移,总有“翻身”的一天。若贪便宜,从不正规的渠道买到膺品,说不定就会末日到头。
中国艺术品收藏大家张宗宪日前来到北京,讲述了他的收藏之道。“好的艺术品,价低的时候只要压得住一定会再涨的,等个5年10年总会涨,因为好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少。藏品不是今年买了明年就要卖出去,你要藏个5年,等人家都忘记了,到时再拿出来价钱就会比较高。如果买卖间隔时间太短,市场也就差不多快到头了。”
佳士得中国区业务拓展部董事翁晓惠也对记者说,艺术品收藏的种类很多,关键要看收藏投资者的喜好。现在中国艺术品中好的瓷器越来越少,以后一定会往其他的项目发展,前一段时间文房市场开始活跃,而佛像以及很多还没有成长起来的项目应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漆器、犀牛角、笔筒、文房等藏品就有比较好的前景。
著名收藏投资专家、文物鉴定专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赵榆提醒投资者,收藏要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爱好、经济实力来决定,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一般的艺术品到精品收藏,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责编:刘慧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