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房地产2006年成反腐前沿 经济命题寻求政治解答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1日 09:15 来源:

  2006年,住房、社保、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等领域问题不断暴露,新旧矛盾交织,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争论激烈。

  然而在争论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渐渐浮出水面,“社会和谐”的声音赢得广泛的支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形成共识中走向坚实。

  房地产成反腐前沿经济命题寻求政治解答

  2006年9月下旬,朱列玉觉得事情开始有些敏感了。

  作为一名律师,同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在今年2月提案建议公开房屋成本价;七个月之后,广东省建设厅以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侵犯商业秘密为由,给出了否定的答复。

  也许他自己也没意识到,他已经触及到房地产市场最为敏感的神经。

  消息传出,波澜顿起。对广东省建设厅的这一表态,各种观点激烈交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明确表示,绝对有必要公开房屋成本价。此前,他曾多次发表文章,指出要严打房地产领域的腐败。

  而广州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陈敦林则认为此举将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严重干预,表示“很反对房地产公布成本价”。

  争论早已超出学术讨论的范畴,在网络媒体迅速延烧。大量网民留言,支持公布房屋开发成本的观点。更有网民质疑:一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合谋,推动房价非理性上涨,算不算是对市场的“过分干预”和“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破坏”?

  随后,主流媒体也随即跟进,全面报道。期间,房地产大亨、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在其博客上称:房地产成本公布是一个不应被政府参与和管制、不应被社会舆论关注的问题。

  任志强的观点很快受到反驳,其中一种声音认为:要求公开房地产成本,实际是要求政府增强土地交易环节的透明度,以此减少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从而降低因腐败增加的隐性成本。

  山雨欲来风满楼。2006年,注定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不平静的一年。

  在2006年之前,房地产还主要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命题。始于两年前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政府把房地产市场列为重点对象,采用了收紧银行贷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一系列紧缩性措施。步入2006年,央行仍密集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两次加息,三提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初的“两会”期间,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提出的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四项措施中,也主要是经济措施,如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加快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设,完善金融、信贷、土地、税收、销售等政策,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1/4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